成本效益原则

成本收益原则认为,通过财务报表提供信息的成本不应超过其对读者的效用。重要的一点是,某些财务信息过于昂贵而无法产生。从两个角度来看,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:

  • 提供的详细程度。公司控制人员不应花费过多时间对财务报表进行微调,而无需进行重大调整。这也意味着在随附的脚注中不提供过多的支持信息。

  • 所需信息类型。标准制定实体需要判断其要求组织在其财务报表中报告的信息水平,以便这些要求不会给这些企业造成过多的工作。

进一步的考虑是,提供更多的信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生成财务报表。如果由于需要准备更多的信息而花费了过多的时间,则可以说,由于信息不再及时,因此对于读者而言,最终财务报表的效用会降低。

产生成本收益原理的情况如下:

  • 一家企业刚刚收购了另一个实体,发现被收购方为一方的衍生工具的最终结果存在一些不确定性。大量的建模可以定义与这些导数相关的可能损益的程度,但是建模的成本为100,000美元。对于企业来说,等待几个月的时间来解决衍生产品的成本效益更高。

  • 财务总监获悉,在过去十年中,长期雇员的小额现金盗窃案很少。损失估计为几千美元,尽管公司审计师进行的广泛审查可能会得出更准确的数字,但要花费10,000美元的审计费用。由于成本-收益关系太差,控制者选择跳过审核。


$config[zx-auto] not found$config[zx-overlay] not found